“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心中①温温欲吐,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。先其时自极吐、下者,与调胃承气汤;若不尔者,不可与之。若但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证②。所以然者,以呕故知极吐、下也。”
①“心中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心下”。②“柴胡证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柴胡汤证”。
钱天来曰:「此辨证似少阳,而实非柴胡证也。言邪在太阳过一经而至十余日,已过经矣,而有心下温温欲吐,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满,郁郁微烦之证。若先此未有诸证之时,已自极其吐下之者,则知胃气为误吐误下所伤,致温温欲吐而大便反溏。邪气乘虚入里,故胸中痛而腹微满。热邪在里,所以郁郁微烦,乃邪气内陷胃实之证也。胃实则当用攻下之治,以胃气既为吐下所虚,不宜峻下,惟当和其胃气而已,故与调胃承气汤。阳明篇所谓胃和则愈也。若不尔者,谓先此时未曾极吐下也。若未因吐下而见此诸证者,此非由邪陷所致。盖胸为太阳之分,邪在胸膈,故温温欲吐而胸中痛也。大便反溏,热邪未结于里也。腹满郁烦,邪将入里而烦满也。若此者,邪气犹在太阳,为将次入里之征。若以承气汤下之,必致邪热陷入而为结胸矣,故曰不可与也。但前所谓欲呕,胸中痛,微溏者,虽有似乎少阳之心烦喜呕,胸胁苦满,腹中痛之证,然此非柴胡证也。更何以知其为先此时极吐下乎?以欲呕乃胃气受伤之见证,故知极吐下也。」
张令韶曰:「欲呕者,即温温欲吐也。欲吐而不得吐,故呕。」
周禹载曰:「此文始终只是一意,反覆明其呕为吐下所致之呕也。」
《伤寒辑义》:「温温与愠愠同。《素问》玉机真脏论:『背痛愠愠。』马氏注:『愠愠,不舒畅也。』《脉经》作温温。少阳篇第三十九条:『心中温温。』《千金》作愠愠,可以证矣。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