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阳与少阳合病,自下利者,与黄芩汤;若呕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”
涪古本与宋本辨呕吐下利病脉证篇“干呕而利者,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。”或为旧稿。
名家注解

朱肱曰:「下利而头疼、胸满,或口苦、咽干,或往来寒热而呕,其脉浮大而弦者,是其证也。」

成无己曰:「太阳、阳明合病,自下利为在表,当与葛根汤发汗。阳明、少阳合病,自下利,为在里,可与承气汤下之。此太阳、少阳合病,自下利,为在半表半里,非汗下所宜,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。呕者,胃气逆也,故加半夏、生姜,以散逆气。」

汪苓友曰:「太少合病而至自利,则在表之寒邪悉郁而为里热矣。里热不实,故与黄芩汤以清热益阴,使里热清而阴气得复,斯在表之阳热自解。所以此条病不但太阳桂枝在所当禁,并少阳柴胡亦不须用也。」

尤在泾曰:「此伤寒热邪入里作利,而复上行为呕者之法。而杂病肝胃之火上冲下注者,亦复有之。半夏、生姜散逆于上,黄芩、芍药除热于里,上下俱病,中气必困,甘草、大枣合芍药、生姜以安中而正气也。」

魏念庭曰:「干呕而利者,邪又在中而不在上下也。呕为热逆之呕,利为挟热之利。主之以黄芩加半夏生姜汤,乃治中有实热,作上下呕利之善计也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