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阳明病,谵语,发潮热①,脉滑而疾者,小承气汤主之。”
①“潮热”:原作“热潮”,宋本与湘古本、白云阁本皆作“潮热”更符合惯例,故改。
名家注解

成无己曰:「阳明病,谵语,发潮热,若脉沉实者,内实也,则可下。若脉滑疾为里热未实,则未可下,先与小承气汤和之。汤入腹中转矢气者,中有燥屎,可更与小承气汤一升以除之。若不转矢气者,是无燥屎,不可更与承气汤。至明日邪气传时,脉得沉实紧牢之类,是里实也。反得微涩者,里气大虚也。若大便利后脉微涩者,止为里虚而犹可,此不曾大便脉反微涩,是正气内衰,为邪所胜,故云难治。」

方中行曰:「滑以候食,故为大便硬之诊。疾者,属里热也。然滑疾有不宁之意,不可不知。微者,阳气不充,无以运行。涩者,阴血不足,无以润送。故曰:『阳微不可下,无血不可下。』此之谓也。」

陈修园曰:「此以脉而辨谵语之虚实也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