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阳明病,汗出、谵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实也。须过经乃可下之;下之若早,语言必乱,以表虚里实故也。下之宜大承气汤。”
名家注解

刘昆湘曰:「此示汗出谵语为燥屎内结之证,所以明汗出为荣气之和,辨腑热分血气之异。曰:『汗出谵语者,以有燥屎在胃中,此为实也。』谓病在阳明,若血结谵语之证,但有头汗。今周身汗出而谵语者,自为槽粕内结,胃热外蒸,病在气分之象,故知已为内实,应须下之。又须待其过经,过经必不恶风寒,内实当续自汗出。下之若早,指微恶风寒仍在。下早则燥屎虽除,荣卫必陷,荣卫陷则气血必乱,气血乱则神乱而语言亦乱。所以然者,表虚里实故也。表虚谓自汗不止,里实谓热邪内结。必复下之始愈,宜大承气汤。不言主之者,仍有较量之意。」

《活人书》:「以过经其人气稍虚,当下者,用大柴胡汤则稳,盖恐承气汤太紧,病人不禁也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