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伤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无表里证,大便难,身微热者,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”
名家注解

张令韶曰:「此言阳明悍热为病,是当急下,又不可拘于小便利而后下之也。《灵枢》动输篇云:『胃气上注于肺,其悍气上冲头者,循咽上走空窍,循眼系入络脑,出顑下客主人,循牙车合阳明,并下人迎。』此卫气别走于阳明,故阴阳上下,其动若一。伤寒六七日,一经己周也。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者,悍热之气别走阳明,上循空窍,不在表而亦不在里也。唯其无里证,故大便难而不硬。唯其无表证,故身微热而不大热。此悍气为病,故为实也。急以大承气下之,以救其阴,缓则水津竭,阴津亡,下亦无及矣。」

莫氏曰:「筋之精为黑眼,目中不了了者,木火之气盛也。骨之精为瞳子,睛不和,水精之气竭也。急下之,所以救阴也。」

钱天来曰:「六七日,邪气在里之时也。外既无发热恶寒之表证,内又无谵语腹满等里证,且非不大便而曰大便难,又非发大热而身仅微热,势非甚亟也。然目中不了了,是邪热伏于里而耗竭其津液也。经云:『五脏六府之精,皆上注于目。』故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也。」

汪苓友曰:「不了了者,病人之目视物不明了也。睛不和者,乃医者视病人之睛光或昏暗、或散乱,是为不和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