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伤寒①,腹满,按之不痛者为虚,痛者为实,当下之。舌黄未下者,下之黄自去。宜大承气汤。”
此条从会通本,依《玉函经》补。①“伤寒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病者”。
黄竹斋按:原本无此节,今从《玉函经》补入。《金匮要略》「伤寒」作「病者」。
沈明宗曰:「此以手按辨腹满虚实也。按之不痛,内无痰食,燥屎壅滞,即知虚寒而满,当以温药。若按之痛,乃以外手而就内结食痰燥屎,则知内实,是可下之。而又以舌黄验定虚实,若舌有黄苔,即是湿热内蒸,为未经下过,必须下之则黄自去,而胀满自除。舌无黄苔,是近虚寒又非下法矣。」
魏念庭曰:「无形之虚气作痞塞,则按之无物,何痛之有?倘夹有形之实物为患,如宿食在胃,疝气在少腹等是也,按之有物阻碍于脏腑之侧,焉有不痛者乎?是于按之痛否,以决其虚实之法也。」
王肯堂曰:「若热聚于胃,则为之舌黄,是热己深矣,下之黄自去。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