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阳明病,身热,发黄,心中懊憹,或热痛,因于酒食者,此名酒疸,栀子大黄汤主之。”
此条涪古本与宋本有两条相应:(1)“心中懊憹而热,不能食,时欲吐,名曰酒疸。”(2)“酒黄疸,心中懊憹,或热痛,栀子大黄汤主之。”
赵以德曰:「酒热内结,心神昏乱作懊憹,甚则热痛。栀子、香豉皆能治心中懊憹,大黄荡涤实热,枳实破结逐停去宿积也。《伤寒论》:『阳明病无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者,身必发黄。』是知热甚于内者,皆能成是病,非独酒也。」
汤本求真曰:「酒黄疸者,为嗜酒者患黄疸之意。热痛,谓肝脏或胆囊部有热、有疼痛之义。」
《巢氏病源》:「酒疸候,虚劳之人饮酒多,进谷少,则胃内生热,因大醉当风入水则身目发黄、心中懊憹痛,足胫烦,小便黄,面发赤斑。(亦本肘后方)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