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趺阳脉微而弦,法当腹满;若不满者,必大便难、两胠①疼痛。此为虚寒,当温之,宜吴茱萸汤。”
此条宋本作“趺阳脉微弦,法当腹满;不满者,必便难、两胠疼痛。此虚寒从下上也,当以温药服之。”(涪古本“胠”作“胁”,“从”作“欲”)①“胠”: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:“胠,腋下也”。《广雅》:“胠,胁也”。
喻嘉言曰:「趺阳脾胃之脉而见微弦,为厥阴肝木所侵侮,其阴气横聚于腹,法当胀满有加。设其不满,阴邪必转攻而决无轻散之理。盖阴邪既聚,不温必不散,阴邪不散,其阴窍必不通,故知其便必难,势必逆攻两胠而致疼痛,较腹满更进一步也。虚寒之气从下而上,由腹而胠,才见一斑,亟以温药服之,俾阴气仍从阴窍走散,而不至上攻则善矣。」
唐容川曰:「脉弦属肝,两胠亦是肝之部位,虚寒欲从下而上者,肝气之逆也。肝主疏泄大便,肝气既逆则不疏泄,故大便难也。」
黄竹斋按:吴茱萸汤不特温胃散寒,且平肝气之上逆也。
《素问》五脏生成篇:「王注:『胠,胁上也。』」
《说文》:「胠,腋下也。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