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宿食在上脘者,法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”
名家注解

《金鉴》曰:「胃有三脘,宿食在上脘者,膈间痛而吐,可吐不可下也。在中脘者,心中痛而吐,或痛不吐,可吐可下也。在下脘者,脐上痛而不吐,不可吐可下也。今食在上脘,故当以瓜蒂散吐之也。」

周禹载曰:「食既云宿,决非上脘,既非上脘,何以用吐?今言上脘又言宿食,则必有痰载物不使得下,则为喘为满,不能具见,故一吐而痰与食俱出矣。」

《东坦试效方》:「若有宿食而烦者,仲景以栀子大黄汤主之。气口三盛,则食伤太阴,填塞闷乱,极则心胃大疼,兀兀欲吐,得吐则已,俗呼食迷风是也。」

《难经》云:「上部有脉,下部无脉,其人当吐,不吐者死。」宜瓜蒂散之类吐之。经云:「高者因而越之。」此之谓也。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