瓜蒂散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瓜蒂一分(熬①)、赤小豆一分重量换算 >>

上二味,各别捣筛,为散已,合治之,取一钱匙,以香豉一合,用热汤七合,煮作稀糜,去滓,取汁和散,温顿服之。

不吐者,少少加,得快吐乃止。诸亡血虚家,不可与。

①“熬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熬黄”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
  • 病如桂枝证,头不痛、项不强,寸脉微浮,胸中痞硬,气上冲咽喉、不得息者,此为胸有寒也,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
  •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  • 宿食在上脘者,法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
  •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
  • 病人手足厥冷,脉乍紧者,邪结在胸中,心下满而烦,饥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须吐之,宜瓜蒂散。
    湘古本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有相同条文,另在辨可吐篇有相似条文但脉不同:“病手足逆冷,脉乍结,以客气在胸中,心下满而烦,欲食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当吐之。”
  •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
  • 胸中满,欲吐不吐,下利时疏,无寒热,腹中绞痛,寸口脉弱而结者,此宿食在上故也,宜瓜蒂散。
    此条湘古本作“霍乱,胸中满,欲吐不吐,下利时疏,无寒热,腹中绞痛,脉俱弱、寸口结者,此食停于上,宜烧盐汤吐之,令谷气空虚自愈。” 其中烧盐汤方缺。清《医方简义》烧盐汤方作“炒盐一味,以热汤调服一盏,急以指头探喉,其痰自吐矣。”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庞安常曰:「凡病可吐者,皆宜此方。」

    张令韶曰:「瓜性蔓延直上,瓜甜而蒂苦。豆乃水谷,一取其色赤,一取其色黑,乃从下而上,由阴而阳之义也。用为吐剂宜矣。」

    《玉机微义》:「凡取吐,须天气清明,午时已前,先令病人隔夜不食。卒暴者,不拘此。」

    《肘后方》:「治胸中多痰,头痛不欲食、及饮酒则淤阻痰方。」

    《总病论》:「病三日以上,气浮上部,填塞胃心,故头痛、胸中满,或多痰涎,当吐之则愈。」又曰:「胸膈痞闷,痰壅塞碍,脉得浮或滑,并宜瓜蒂散吐之。产后六七日内下泻,诸药不效,得此脉与吐之,泻立止。下利日数十行,其脉反迟,寸口微滑,吐之则止。」

    《内外伤辨惑论》:「上部有脉,下部无脉,其人当吐,不吐者死,何谓也?下部无脉,此所谓木郁也。饮食过饱,填塞胸中,胸中太阳之分野。经云:『气口反大于人迎三倍,食伤太阴。』故曰:『木郁则达之。』吐者是也。瓜蒂散取吐为度,若非两手尺脉绝无,不宜便用此药,恐损元气,令人胃气不复。」

    《万病回春》:「瓜蒂散治伤寒四五日,病在胸膈,痰气紧满于上,不得息者,以此吐之。」

    《寿世保元》:「一人癫狂乱打,走叫上房,用瓜蒂散吐出其痰数升,又以承气汤下之,即愈。」

    《张氏医通》:「瓜蒂散治寒痰结于膈上,及湿热头重鼻塞。」

    《怪疾奇方》:「人忽头面肿大如斗,视人小如三寸。饮食不进,呻吟思唾,此痰证也,用瓜蒂散吐之,头面肿即消,再吐之,见人如故。后用六君子汤水煎服,三剂全愈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