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少阴病,饮食入口即吐,或心中温温欲吐、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;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之,宜四逆汤。”
名家注解

尤在泾曰:「肾者,胃之关也。关门受邪,上逆于胃,则饮食入口即吐,或心中温温欲吐而复不能吐也。夫下气上逆而为吐者,原有可下之例,如《金匮》之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是也。若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胸中邪实而阳气不布也,则其病不在下而在上,其治法不可下而可吐,所谓因其高者而越之也。若膈有寒饮而致干呕者,则复不可吐而可温,所谓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也。故实可下,而胸中实则不可下。饮可吐,而寒饮则不可吐。仲景立法,明辨详审如此。」

《金鉴》曰:「饮食入口即吐,且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恶心不已,非少阴寒虚吐也,乃胸中寒实吐也。故始得之,脉弦迟。弦者,饮也。迟者,寒也。而手足寒者,乃胸中阳气为寒饮所阻,不能通于四肢也。寒实在胸,当因而越之,故不可下也。若膈上有寒饮,但干呕有声而无物出,此为少阴寒虚之饮,非胸中寒实之饮也,故不可吐,惟急温之,宜四逆汤。」

柯韵伯曰:「当吐之,宜瓜蒂散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