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问曰:疟病以月一日发①者,当以十五日愈,甚者当月尽解②。如其不差,当云何?师曰:此结为癥瘕,必有疟母,急治之,宜鳖甲煎丸。”
①“月一日发”:广西本作“月一发”,白云阁本在勘误中从《金匮》补入一“日”字,成为“月一日发”。会通本从之,此处亦从之。②“甚者当月尽解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设不差,当月尽解”。
名家注解

尤在泾曰:「天气十五日一更,人之气亦十五日一更,气更则邪当解也。否则三十日天人之气再更,而邪自不能留矣,设更不愈,其邪必假血依痰结为症瘕,僻处胁下,将成负固不服之势,故宜急治,鳖甲煎丸行气逐血不嫌其峻,一日三服不嫌其急,所谓乘其未集而击之也。」

魏念庭曰:「寒热杂合之邪在少阳,而上下格阻之气结厥阴,聚肝下之血分,而实为疟病之母气,足于生疟而不已,此所以阴阳互盛,历月经年而病不除也。盖有物以作患于里,如草树之有根荄,必须急为拔去,不然旋伐旋生,有母在焉,未有不滋蔓难图者矣。」

《难经》:「肝之积名曰肥气,在左胁下,如覆杯,有头足,久不愈,令人发咳逆疟,连岁不已。」

《万病回春》:「腹中有块者,疟母也。凡疟发时不可带热饮食,恐不消而成痞块。痞散成鼓者,有之矣。」

合信氏曰:「人有疟疾,脾每胀大。盖身体发冷,血脉不行于外即缩于内,无所归藏则聚于脾,所以脾大耳。」
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公众号二维码
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