抵当丸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水蛭二十个(熬)、虻虫二十个(去翅足,熬)、桃仁二十五个(去皮尖)、大黄三两(酒洗)重量换算 >>

上四味,捣分四丸,以水一升,煮一丸,取七合服之。

晬时当下血。若不下者,更服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  • 伤寒,有热,少腹满,应小便不利;今反利者,为有血也,当下之,可不余药①,宜抵当丸。
    ①“可不余药”:宋本与湘古本、会通本作“不可余药”;白云阁本同桂本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陶隐居曰:「晬时者,周时也,从今旦至明旦。」

    《本事方):「有人病伤寒七八日,脉微而沉,身黄发狂,小腹胀满,脐下冷,小便利。予投以抵当丸,下黑血数升,狂止得汗解。经云:『血在上则忘,在下则狂。』太阳淤热随经而蓄于膀胱,故脐下臌胀,由淤血阑门渗入大肠,若大便黑者,此其验也。」

    《资生篇》:「抵当丸治肝有死血。」

    《济阳纲目》:「桃仁丸治淤血不利,发热作渴,心腹急满,或肚腹中作痛。」

    《类聚方广义》:「产后恶露不尽,凝结为块,为宿患者,平素虽用药又难收其效,当须再妊,分娩后,用此方不过十日其块尽消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