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
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
妇人怀妊五六月,若无所见,其人小腹冷,膝胫疼,腰重难起,脉得少阴微紧。微则为虚,紧则为寒;虚寒相搏,血即凝涩,此为血痹。所以然者,阳不行,则养不周故也。当去其寒,宜附子汤主之,阳旦汤①亦主之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①阳旦汤方缺。
妇人怀孕六七月,脉弦,发热,其胎愈胀,腹痛,恶寒,少腹如扇,所以然者,子藏开故也,当以附子汤温之。
附子二枚(炮,去皮,破八片)、茯苓三两、人参二两、白术四两、芍药三两重量换算 >>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辨少阴病脉证并治
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①阳旦汤方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