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:黄芪芍药桂枝汤
问曰:黄汗之为病,身体肿若重,汗出而发热、口渴①,状如风水,汗沾衣,色正黄如柏汁,脉自沉,从何得之?师曰: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从汗孔入得之,宜黄芪芍药桂枝汤。
①“身体肿若重,汗出而发热、口渴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身体肿,发热,汗出而渴”。
黄芪五两、芍药三两、桂枝三两重量换算 >>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合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
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;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,以美酒醯①易之。
①“醯”:音 xī,一指酸(味),一指醋,一指酒。广西本原作“醢”意为肉酱,白云阁本作“醯”,应为正,改。
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
①“身体肿若重,汗出而发热、口渴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身体肿,发热,汗出而渴”。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涪陵古本
: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
黄芪五两,芍药、桂枝 各三两,苦酒一升重量换算 >>
合四味,以水七升,合煮取三升,分温三服。
服后当心烦,服至五六日,乃解;若心烦不止,以苦酒阻故也。①
①此句原在条文末尾,从宋本移至方剂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