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|乌头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 :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

乌头五枚(切)、麻黄三两、黄芪三两、芍药三两、甘草三两重量换算 >>

上五味,先以蜜二升煮乌头,取一升,去滓;别以水三升煮四味,取一升,去滓,内蜜再煎一二沸,服七合,不知尽服之。

此方宋本名为“乌头汤”。

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
  • 病历节,疼痛不可屈伸,脉沉弱者,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主之。
    此条涪古本与宋本作“病历节,不可屈伸,疼痛,乌头汤主之。”
  • 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涪陵古本 :乌头汤

    乌头五枚(大附子亦可),麻黄、芍药、黄芪、甘草(炙) 各三两重量换算 >>

    合五味,先将乌头㕮咀,以蜜三升,煎取二升,即出乌头;另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蜜煎中,更煎之,服七合,不知尽服。

   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
  • 病脚气,疼痛不可屈伸者,乌头汤①主之。服汤已,其气冲心者,复与矾石汤浸之。
    此条从会通本,依涪古本补。《金匮》作附方:“乌头汤,治脚气疼痛,不可屈伸。矾石汤,治脚气冲心。” ①“乌头汤”:会通本注“即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汤”。
  • 出自《金匮要略》宋本 :乌头汤

    麻黄、芍药、黄芪、甘草(炙) 各三两,川乌五枚(㕮咀,以蜜二升,煎取一升,即出乌头)重量换算 >>

    上五味,㕮咀四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内蜜煎中,更煎之,服七合。不知,尽服之。

    名家注解

    尤在泾曰:「此治寒湿历节之正法也。寒湿之邪,非麻黄、乌头不能去,而病在筋节,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汗而散者。故以黄耆之补、白芍之收、甘草之缓,牵制二物,俾得深入而去留邪,如卫灌监钟邓入蜀,使其成功而不及于乱,乃制方之要妙也。」

    徐灵胎曰:「其煎法精妙可师。风寒入节,非此不能通达阳气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