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某某,男,37岁。1990年6月19日诊。婚后三年,其妻未孕。一年来遗精频作,神情不安。症见:体弱形瘦,梦中遗精,甚而滑泄,精液清稀,每周三次以上,兼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;体倦乏力,畏寒肢冷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浮大中空。脉症合参,当属虚劳,乃阴阳俱虚所致。处以黄芪建中汤加减:黄芪30克,桂枝、生姜各9克,白芍18克,饴糖、五味子各15.克,莲
任某,女,21岁,1965年12月21日初诊。昨日感冒,头痛头晕,身疼腰痛,恶心呕吐,恶寒,并素有腹痛、大便溏泻,脉浮数,苔白。证属太阳阳明合病,为葛根加半夏汤适应证。葛根12克,麻黄10克,桂枝10克,生姜10克,白芍10克,大枣4枚,炙甘草6克,半夏12克。服1剂证大减,2剂证已。(《经方传真)1994:88)
方某夫人,年三十五岁,罗平县人,住云南省昆明市红栅子十号,素患半产。1923年5月12日,孕五月又堕。初起腰腹坠痛,继则见红胎堕,血崩盈盆成块,小腹扭痛,心慌目眩,气喘欲脱,脉芤虚无力,两寸且短。唇淡红,舌苔白滑,舌质夹青乌。据其夫云,是晚曾昏绝二次。由于素患半产,肾气大亏,气虚下陷,无力摄血,阳气有随血下脱之势。以气生于肾,统于肺,今肺肾之气不相接
郭某某,女,37岁,1987年3月5日初诊。自诉失眠四年余,心中烦乱,恶梦纷纭,纳少便干,月经量少色黑有块。面色晦暗,舌黯有瘀点,苔黄脉涩。证因劳伤过度,导致心血暗耗,气血运行失调,血脉离经而成干血之候。遵先师之法,祛瘀生新,缓中补虚,予大黄蛰虫丸,每日四丸(早晚各二丸)。药后三天,病人来述:四年来第一次夜寐变实,心中沉静。嘱其继续服
治李某。曾二次患喉痰,一次患溏泄,治之愈。今复患寒热病,历十余日不退,邀余诊,切脉未竟,已下利二次,头痛,腹痛,骨节痛,喉头尽白而腐,吐脓样痰挟血。六脉浮中两按皆无,重按亦微缓,不能辨其至数,口渴需水,小便少,两足少阴脉似有似无。诊毕无法立方,且不明其病理,连拟排脓汤、黄连阿胶汤、苦酒汤,皆不惬意,复拟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,终觉未妥;又改拟小柴胡汤加减
周某,男,45岁,已婚,工人。1989年10月21日初诊。患者腰酸膝软,尿频,尿后白浊,已2年余。经泌尿外科前列腺检查:卵磷脂小体(H),白细胞0~3/HP。直肠指诊,前列腺较饱满,稍有压痛。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。中医诊见: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形寒肢冷,性欲差,小腹、会阴部胀痛,尿频尿急,尿后余沥,时在尿道口滴出粘液,大便溏,舌质淡嫩,苔白润,
申某某,男,51岁,1987年9月20日初诊。缘于三个月前在劳动后饮水,顿觉汗出身凉,舒服不已。但于当晚即见恶寒,发热,体温达38.3℃,汗出,周身酸重不适。午夜出现左胯酸胀疼痛,并沿左侧大腿后侧、小腿后外侧向足背窜痛。在当地卫生所口服解热镇痛药后热退痛减,但仍汗出不已。次日,复发热,并感左腿痛甚,酸重无力,步履困难。经多次封闭及针灸治疗,疼痛虽有所
患者女,27岁,1982年2月13日初诊。已孕,近20天尿频艰涩而痛,色黄赤,心烦不宁。妇科诊:“膀胱炎”,服西药诸症不减。精神欠佳,口苦而干,饮食不振,舌红苔黄,脉数而滑。证属邪热郁内,热扰胸膈。治以清热除烦、泻火通淋。方用:栀子12克,豆豉10克,生地20克,茅根15克,车前草15克。水煎服,日3次。进药3帖,诸症悉除。于12月3
嘉义溶剂厂员工施某某,以多年皮肤瘙痒症不能根治由其妻口述求为处方。据云体质普通,除每年天气寒冷时发皮肤瘙痒之外,并无著患。即皮肤干燥,缺乏脂肪,数年来于秋冬之交则皮肤瘙痒,虽日夜瘙抓但没有涎液。如是至翌年夏初天气渐热,则不需治疗而自然消失,每年如是殆可预知。此次发生于夏初(即1962年3月下旬)是为破例。而且瘙痒之前恶寒(不记得是否发烧)、头眩、口
患者,女,42岁。来诊时自述嗜睡数月,身极无力,大便溏薄,口渴厉害。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弱。诊为太阴少阴合证,方选附子理中汤。处方:党参15g,白术15g,干姜6g,甘草10g,黄附片8g(先煎),大枣5枚。7剂,每日1剂。2019年4月14日复诊:患者反映服上方1剂即大效,7剂服完,不仅精力充沛,大便成形,而且多日的口渴也消失了。思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