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某某,女,42岁。长期失眠四年多,近年来病情加剧,甚则彻夜目不交睫。患者四年前,正值产月之中,因恚怒争吵而是夜即通宵失眠,嗣后常犯此疾。初服安眠剂尚能入睡三四小时,后服药亦无济于事。曾去芜湖市某医院诊治,皆以鲜效而丧失治疗信心。近年来病情有增无减,每夜几乎不能寐,甚则彻夜目不交睫。曾一度夜晚外出劳动至深夜方归。冀以过度疲劳来达到稍睡片刻之目的,仍是毫无效果
1958年6月中旬某日,一妇人因买四物汤之便,谓其最小之男五岁,健康状况很好。惟最近十余日,突然烦渴引饮,请我为之处方。询之有无其他症候?则云什么都很正常。经过考虑,有五苓散、白虎人参汤,但未曾接诊患儿不敢贸然使用白虎汤,故以五苓散粉末投之。在投药前我的方案:《伤寒论》五苓散条曰:“渴欲水者,少少与饮之,令胃气和则愈”。然而据其母云其饮水不休,可推知
倪某某,女,32岁,农民。怀孕三胎皆于2~4月间流产。现停经70天,恶心呕吐,食欲不振,尿妊娠试验阳性。三日前开始阴道出血,淋漓不断,伴有腹痛腰酸,少腹坠胀。因前三胎均用西药治疗未效,要求服中药保胎。视其面色萎黄,目睑轻度浮肿,舌苔薄白质淡胖,脉细弱。症由肝脾两亏,气虚失摄,血不养胎,胎元不固,治以当归芍药散化裁。处方:当归身、炒白芍
熊某,男,42岁,已婚,工人。1989年11月26日初诊。患者结婚10余年,性生活较频。从78年起每年有2~4次滑精。近2年因工作紧张、劳累,渐感体力不支,常有头身疲倦,腰膝酸软,怯寒腰冷,小腹不温,阴头寒。半年来性功能差,最近阴茎举而不坚,致使不能交合。食纳尚可,大便溏,小便频,舌质淡嫩,苔白,脉沉细弱,右尺尤甚。此为肾精亏耗,命门火衰,治宜温补下
王某,女,51岁。家庭妇女。1981年5月6日求诊。前额部及两颞侧,发现黑斑已1年,初起有瘙痒感,近来逐渐颜色加深扩大,伴腰酸,膝软,头痛,食欲减,舌质淡,脉沉细。查:额部有2×2厘米大小,两颞部各有2×1厘米大小,边缘模糊的深褐色色素斑,斑外围似有毛细血管扩张,尚可见弥漫性角化,过度性粉尘样鳞屑,腋、脐等部有色素加深,诊断为“黧黑好黜”。此乃肾气不
张某,男,26岁。素体壮、鲜病,近苦于婚姻大事诸多磨逆,百忧汇集,万绪纷来,致心烦失眠。初,翻转时许尚可入梦。后,通宵达旦难以成寐。头痛脑胀,耳内蝉鸣。服安定等镇静药,量小无济于事,量大亦仅寐二三小时。寐后多梦,梦中遗精,久久不愈,心烦益甚。口干口苦,思饮思冷。视其神态萎靡,白睛贯有赤丝,舌红少津,边尖尤甚,苔薄黄燥。诊其脉,弦细而数。观其脉症,此心
朱某,男,56岁,肥皂工人。每年秋季患鹅掌风,初起手心发痒,皮肤变粗。继而流黄水,手掌皮肤逐渐变厚,呈鱼鳞状,奇痒难忍,到来年春天即自愈。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汤治疗,于末发作前两个月开始服用,连服30余剂,当年即未发,其后观察二年未曾复发。(《经方发挥》)
罗×,男,25岁。四川新津县某乡,农民。【病史】1969年冬,时感胃脘隐痛,按之似包块。便秘而腹不满,未予治疗。翌年,胃脘持续疼痛,嗳气吞酸,呃逆气阻,暧出始舒。曾按“胃炎”治疗数年,后转成都××医院诊为“胃神经官能症”,后改由中医按“肝胃不和”等论治,时痛时缓,迁延至1973年冬,病情加剧。1974年4月初来诊。【初诊】形体消瘦,面色不荣,
田某,男,42岁。1988年2月6日就诊。右手麻木、发冷、脉测不得一年余。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,并背部紧缩疼痛,遇阴雨天加剧。半年前曾在省级医院诊为大动脉炎。血压左臂20/13kPa,右臂血压没有显示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右脉不得。中医诊为脉痹,辨证属营卫不和,气虚血瘀,脉道痹阻。治以调和营卫、补气温阳行痹。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:黄芪30g,
王某某,女,38岁。1985年10月7日诊。患者一月前右下肢生疮,经治愈后,渐觉面目及四肢浮肿,神疲,腰酸纳呆,面黄虚浮,身重体倦,汗出恶风,舌苔薄白,脉浮缓。尿检:红细胞(升),白细胞(+),蛋白(+),颗粒管型(+),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。中医辨证为风水相搏,表虚不固,肾亏于下,水溢肌肤。治宜祛风行水,益卫固表。方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