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某,女,28岁,1970年12月诊治。患者经西医收住入院治疗三天,诊断为歇斯底里,治疗无效,转中医会诊。初予归脾汤无效,再诊患者头昏重,颈项软不能举,两眼视物昏花,面色苍白,身重气短,汗出不止,恶寒战栗,四肢厥冷,两膝疫困,苦莫名状,精神恐惧,严盖衣被,每隔二三分钟必发惨叫,询言此时阴中拘引,阴户洞开,从内流出霉渣样物,热上冲胸犹死之将至,舌苔薄白,舌质
蔡某某,男,47岁。患慢性肝炎已三年,SGPT持续在100u以上,服中、西药,SGPT均不下降。现脐下痛,肝区刺痛。舌紫暗苔白厚,脉细弦。治拟活血化瘀。桃仁9克,制大黄9克,蛰虫6克,桂枝9克,丹皮9克,赤芍9克,田基黄30克,九香虫4.5克。14剂。(辽宁中医杂志1986;<7〉:1)按语:(原按)木案为慢肝,血瘀症状明显,用下瘀血汤及桂枝
张某某,女,31岁。1985年5月12日诊。咽中有物梗塞,咯之更甚,颈部郁胀,有压迫感,已有半年余,自疑为“食道癌”,曾作各种检查,无异常发现,诊为慢性咽炎,服中西药,局部放血,症状不减。情志抑郁,呆滞,胸闷,纳差,泛恶,咽中粘液附着,时时咯吐,吐后稍舒,颈部稍红,水肿。舌淡无苔,脉弦。疏方:甘草、栀子、苏梗各15克,小麦50克,大枣10枚,
吕某,女,25岁,1996年7月30日初诊。产后27日(不哺乳)内发热三次,每发热均在39℃左右,经消炎、解热之治,两三日便可热退。近又发热、腹痛三天,经吊针输液、消炎退热,热未得减,腹痛不止而来门诊。产妇面色萎黄,呈痛苦状,舌边尖红,苔白厚腻。询知寒热往来,头痛眩晕,口苦纳呆,脐周疼痛,大便干秘,二三日始一行,恶露时有时无,带多黄稠。腹诊:脐左右拒
徐某,女。因咳嗽少痰,左侧胸痛,呼吸困难,发冷发热6天入院。入院前3天上述症状加剧。体检:营养、精神差。舌苔厚腻,脉弦滑。呼吸较急促,在左胸前第二肋间隙以下语颤消失,叩呈浊音,呼吸音消失。X线透视积液上缘达前第二肋间,心脏稍向右移位。穿刺抽液50毫升,黄色半透明,李凡他氏试验(计),蛋白5.5克%,白细胞255,淋巴88%,中性12%,未找到结核菌;血沉40
张某,31岁,中科院高知。其妻怀孕两次,皆二三月时胎停育。2007年10月2日偕妻来诊,妻腰脊不酸,头不晕眩,明眸俊逸,满面春风,疑病不在女。令作精液检查,果然在男化验报告:排精量1ml,液化时间60分钟,精子成活率62.3%、直线运动精子数36个、快速直线运动精子数34个直线运动精子密度26.4(10'/ml)、快速直线运动精子密度24.9(10
三十岁,生产子女三人的少妇张某某,以眩晕、耳鸣、心悸的主诉,于八七水灾过后由其亲友介绍求我诊治。初诊为1959年8月25日,当时水灾未平,豪雨为止,患者肯冒雨来诊,则其疾苦之严重可想而知。患者由外观上看,虽肌肉丰满,组织结实,但由其肌肤污黑粗糙,没有光泽等等看,其瘀血之重,不问可知。主诉为:长年眩晕、耳鸣、心悸、手足麻痹而不随意摇动(震颤
邹某某,女,40岁,护士,初诊:1985年8月6日。外阴瘙痒11个月,多方医治,均少效验。患者面色萎黄,头昏肢倦,梦多寐差,心烦易怒,口干纳呆,月经量中等,白带不多,外阴干燥瘙痒。证属肝血不足,生风化燥之阴痒证,治当补血以安神,滋肝以润燥,拟用甘麦大枣汤加味:炙甘草15克,大枣10枚,小麦30克,黄芪、当归、苦参各10克,茯苓15克,3剂,每
孙某某,男,31岁,1980年2月初诊。两胁肋窜痛近半年,常在心情不畅时发作或加重,以右侧为甚。近来饮食日减,纳谷不香,胃脘胀闷,嗳气后稍舒,偶有失眠,二便正常。经X线胸部透视,心、肺未见异常,诊为肋间神经痛,屡服维生素B₁、安乃近等药效果不显。舌苔薄白,脉弦。证属肝脾不和,治宜疏肝理气,调和肝脾。处方:柴胡9克,枳实6克,白芍9克,川楝子9克,白术
此例是患者第二次取药后消息香然,经过三个月,介绍另一类似的患者来诊(95例),因而得知服药后的经过如是。中年妇人蔡某,住小澎湖,初诊1959年10月10日。主诉为:心下部(胃部)肿满紧张,按之敏感而疼痛深部感觉有肿块,因而不可下俯。肿块硬热如火灼,尤其饮冷水后更加灼热,胃部常感膨满、饱闷、嘈杂,间或腹中雷鸣。此外,居恒头重眩晕,但大小便正常。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