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某某,男,38岁。1986年7月诊。三年前因车祸被伤头部,昏迷两天,抢救脱险后头昏,头痛,记忆力减退,多梦失眠。半月后行走时突然大叫一声昏倒于地,四肢抽搐,牙关紧闭,口吐白沫,气壅息粗,喉有痰鸣,大便失禁,约半小时后自行苏醒,全身困倦,反应迟钝。在西安某院查脑电图诊断为外伤性癫痫,给服大仑丁、丙戊酸钠不能控制。近日来发作频繁,每日一至三次不等,饱食
周某,女26岁,1987年12月20日诊。已婚4年未孕。16岁初潮,每次月经延后7天~10天,甚或淋漓不断,经量少,色紫暗,时有瘀块,并伴有经前2日小腹疼痛。痛时欲呕,纳差。某医院检查:输卵管通畅,附件及子宫无占位病变。曾多方求治,均无疗效。刻诊:面色无华,身体瘦弱,精神疲乏,小腹冷感,喜温喜按。舌淡边尖有瘀斑,苔白腻。脉沉弦细。辨证为阳虚宫
李某,女,35岁,孕4产2,人流2次。患者自去年流产后,每逢经行及经后小腹疼痛,经量少、色暗,有时有小血块,伴有小腹轻度发凉,面色苍白无华,唇淡,舌质淡、舌边轻度紫暗,脉细无力。证为气血亏虚,冲任不足,胞官失养兼瘀血阻滞胞络之痛经。治以调补气血,滋养冲任,兼以活血祛瘀,通畅胞络。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:黄芪15克,桂枝、赤芍、生姜、大枣、当归
林某某,男,九岁,二三日来以阑尾炎注射无效,来嘉嘱为诊治。禀赋薄弱,消瘦枯燥,瘀黑中呈熏黄之色。脉细微、手足冷、腹皮菲薄、右腹部筋性防御著明、右睾丸坠下、大便顺。初诊,1957年9月9日,投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,一剂即愈。后以感冒来诊,据云当时服药后泻出大量蛔虫而阑尾炎疼痛尽除,自后不复再发。【按】照我经验,中药中能驱除寄生虫,并不限定鹧鸪
于某,女,73岁,1990年3月2日诊。无故大笑不止7天,非但开口即笑,独处亦笑,影响饮食及睡眠。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。服药不效,邀笔者诊治。症状如前,面部潮红,舌红无苔,脉细数。心主神明,火盛伤心阴,责肾水之亏。滋水清热,交通心肾,乃为本病治疗之肯綮(kěnqìng,筋骨结合的地方,比喻要害或最重要的关键)。黄连阿胶汤加味治之。黄
苏某某,女,60,住某医院内科一病室3床。1980年7月16日,感冒引起肺炎、气管炎入院已14天,目前心悸、咳嗽痰不爽,干呕、头眩热上冲,纳差一两/食,大便微结,尿黄,脉沉弦,苔薄黄。证属:阳虚水泛。治宜:温阳行水。方药:茯苓15g,桂枝10g,白术10g,炮姜6g,五味子6g,瓜蒌12g,甘草6g,二付。1980年7月1
刘××,男,54岁。成都某公园职工。【病史】主诉:1972年冬,我在公园茶馆售茶。某日下班清帐时,总算不清楚,反复多次还是算不清。我走出屋去,看到迎面不远的小桥上,站着两个人,好象有点反常;我闭眼休息片刻,再看,却又成了一个人!这时我才意识到,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。当时又感到身上疲乏不适,以为一天工作劳累所致,于是提前就寝。第二天早晨刚起床,看
杜×,女,46岁,农民。1986年10月9日初诊。自述:腰腿关节疼痛已20年。时轻时重、遇冷加重。严重时活动受限。舌淡红,苔白,脉沉弦。经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。据症分析:发病日久正气必虚,遇冷加重肢体沉重亦与风寒湿有关。治以扶正祛邪,温经散寒为法。方拟独活寄生汤加减:独活、秦艽、川芎、桂枝、盐炒杜仲、牛膝、熟地各15g,桑寄生
冯某,父子俱以搜取肥料为业。其父年已古稀,忽患下利清谷,请高姓医,诊治数日。高因负盛名,而熟读伤寒者也,俱大补大温之剂,附子理中,更重加归芪之类。乃服药以来,下利不少减,且四肢厥逆,无脉——胃败!予诊毕,断日:症诚重笃,但必利止后,脉渐出,始有生理。即用四逆汤(注:此为宋本四逆汤),日夜连服,次日下利止,而脉仍未出。即于原方加参续进。是日,颇能纳食。
张某,女,34岁,1990年7月20日初诊。1989年春产后受风,出现恶寒发热身疼,经治好转,但遗留全身怕冷症状,盛夏亦须毛衣加身,经查血沉、抗“0’’、血象、尿常规等无阳性所见,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,经多方治疗,效果不佳。刻诊:时气温36℃左右,患者仍穿两件毛上衣,下着绒线裤,其形体偏胖,面色青滞无华,行走步履自然。询其所苦,言怕冷、汗出、身疼,每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