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三阳合病,腹满,身重,难以转侧,口不仁,面垢。若发汗则谵语、遗尿;下之,则手足逆冷、额上出汗。若自汗者,宜白虎汤;自利者,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。”
张令韶曰:「此言三阳合病而为谵语也。三阳合病者,太阳、阳明、少阳相合而为病也。经曰:『阳明病则贲响腹胀。』」又曰:「浊气出于胃,走唇舌而为味,是腹满、口不仁者,病阳明之气也。少阳枢转不利,则身重不能转侧,甚则面有微尘,是难以转侧、面垢者,病少阳之气也。膀胱不约为遗溺,是遗尿者,病太阳之气也。谵语者,合三阳之病而言也,若发汗则谵语不止。下之则下者益下、上者益上,两不相交,故额上生汗。四肢为诸阳之本,三阳不能旁达于四肢,故手足逆冷。若不经汗下而惟自汗出者,三阳热甚,熏蒸津液而外出也,宜白虎汤以清三阳之热。」
《金鉴》曰:「三阳合病,证虽属于三阳,而热则聚于胃,故当从阳明证治。白虎汤大清胃热,急救津液以存其阴也。」
黄竹斋按:三阳合病之自利,盖协热利也。故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以清表里之热,治从阳明犹白虎汤之意也。
汪苓友曰:「或问白虎汤何以能解三阳之热。答曰:『病至自汗出,则太少之邪总归阳明矣。』安得不从阳明而专治之耶。」
柯韵伯曰:「里热而非里实,故当用白虎而不当用承气。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