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: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
发汗后,其人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也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
肾脏结,少腹硬,隐隐痛,按之如有核。小便乍清乍浊①,脉沉细而结,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②;若小腹急痛,小便赤数者,此为实③,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④。
①“乍清乍浊”:湘古本作“时清时浊”。②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”:湘古本作“桂枝附子茯苓丹皮汤”。③此处湘古本有“脉当沉紧而急”。④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”:湘古本作“附子桂枝黄柏丹皮茯苓汤”。
茯苓半斤、桂枝四两、甘草二两(炙)、大枣十五枚(擘)重量换算 >>
上四味,以甘澜水一斗,先煮茯苓减二升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
①“乍清乍浊”:湘古本作“时清时浊”。②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”:湘古本作“桂枝附子茯苓丹皮汤”。③此处湘古本有“脉当沉紧而急”。④“桂枝茯苓枳实芍药甘草汤”:湘古本作“附子桂枝黄柏丹皮茯苓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