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黄散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雄黄一两重量换算 >>

上一味,为末,筒瓦二枚合之,内药于中,以火烧烟,向肛薰之。

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
  • 狐惑之为病,状如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。蚀于喉为惑,蚀于阴为狐。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蚀于上部则声嗄,甘草泻心汤主之;蚀于下部则咽干,苦参汤洗之;蚀于肛者,雄黄薰之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徐忠可曰:「下部毒盛,所伤在血而咽干,喉属阳,咽属阴也。药用苦参薰洗,以去风清热而杀虫也。蚀于肛,则不独随经而上侵咽,湿热甚而糜烂于下矣。故以雄黄薰之,雄黄之杀虫去风解毒更力也。」

    《圣惠方》:「治伤寒狐惑,毒蚀下部,肛外如䘌,痛痒不止,雄黄半两,先用瓶子一个口大者内入灰上,如装香火,将雄黄烧之,候烟出,当病处薰之。」

    《十便良方》:「百虫入耳,雄黄烧燃薰之,自出。」

    《笔峰杂兴》:「治臁疮日久方:雄黄二钱、陈皮五钱,青布卷作大燃,烧烟薰之,热水流出,数次愈。」

    《寿世保元》:「治下部生虫䘌食肛,烂见五脏便死。艾叶入雄黄末,入管中,薰下部,令烟入即愈。」

    《脉经》:「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,或从下焦蚀其肛阴,蚀上为惑,蚀下为狐。狐惑病者,猪苓散主之,方见厥阴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