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泻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泽泻五两、白术二两重量换算 >>

上二味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温再服。

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
  • 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冒、眩,泽泻汤主之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林礼丰曰:「心者,阳中之阳。头者,诸阳之会。人之有阳气,犹天之有日也。天以日而光明,犹人之阳气会于头而目能明视也。夫心下有支饮则饮邪上蒙于心,心阳被遏,不能上会于巅,故有头冒目眩之病。仲师特下一苦字,是水阴之气荡漾于内,而冒眩之苦有莫可言传者,故主以泽泻汤。泽泻气味甘寒,生于水中,得水阴之气而能利水,一茎直上,能以下而上,同气相求,领水阴之气以下走。然犹恐水气下而复上,故用白术之甘温崇土制水者以堵之,犹治水者,必筑堤防也。古圣用方之妙,有如此者。」

    尾台氏曰:「支饮冒眩证,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,如坐舟中,如步雾里,如冒空中,居室床蓐如迥转而走,虽瞑目敛神,亦复此然,是非此方不能治。」

    《肘后方》:「治心下有水方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