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头桂枝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乌头五枚重量换算 >>

上一味,以蜜二升,煮减半,去滓,以桂枝汤五合解之,令得一升。初服二合;不知,即服三合;又不知,加至五合。

其知者,如醉状。得吐者,为中病。
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
  • 寒疝,腹中痛,手足不仁,若逆冷,若身疼痛,灸、刺、诸药不能治者,乌头桂枝汤主之。
  • 寒疝,腹中绞痛,贼风入攻五脏,拘急不得转侧,发作有时,令人阴缩,手足厥逆,乌头汤①主之。
    此条从会通本,依涪古本补。①“乌头汤”:会通本注“即上大乌头煎。《金匮》附方三节,同引《外台》”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程云来曰:「乌头煎,热药也,能散腹中寒痛。桂枝汤,表药也,能解外证身疼。二方相合,则能达脏腑而利荣卫,和血气而播阴阳。其药势翕翕行于肌肉之间,恍如醉状,如此则外之凝寒已行。得吐则内之冷结将去,故为中病。」

    周禹载曰:「寒气非乌头不治,此则全以蜜熬,熬成即膏矣。乃复以桂枝汤解之者,正以桂枝主手足也。况味甘正以扶脾,蜜与桂合,又得建中之意欤,以逆冷、不仁、身痛,及诸治不效者,似皆中州之惫为之也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