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根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葛根四两、麻黄三两(去节)、桂枝三两(去皮)、芍药二两、甘草二两(炙)、生姜三两(切)、大枣十二枚(擘)重量换算 >>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麻黄、葛根减二升,去上沫,内诸药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。

覆取微似汗,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。诸汤皆仿此。①

①此处在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作“覆取微似汗,不汗再进一升,得汗停后服。”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  • 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,恶风者,葛根汤主之。
  •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汤主之;若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
    此条涪古本作“太阳与阳明合病而自利,葛根汤主之。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,但呕者,葛根加半夏汤主之。”
  •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
  • 太阳病,无汗,而小便反少,气上冲胸,口噤、不得语,欲作刚痉者,葛根汤主之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柯韵伯曰:「此开表逐邪之轻剂也。几几更甚于项强,而无汗不失为表实。脉浮不紧数,是中于鼓动之阳风,故以桂枝汤为主,而加麻黄以攻其表实也。葛根味甘气凉,能起阴气而生津液,滋筋脉而舒其牵引,故以为君。麻黄、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,祛风而去汗,故以为臣。寒热俱轻,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。此于麻桂二汤之间,冲其轻重,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。葛根与桂枝同为解肌和里之剂,故有汗无汗,下利不下利,皆可用,与麻黄专于治表者不同。葛根为阳明经药,能佐麻黄而发表,佐桂枝以解肌。不须啜粥者,开其腠理而汗自出,凉其肌肉而汗自止。是凉散以驱风,不必温中以逐邪矣。」

    《类聚方广义》:「葛根汤治麻疹初起,恶寒发热,头项强痛,无汗,脉浮数,或干呕下利者。又疫痢初起,发热恶寒,脉数者,当先用本方汤复发汗。若呕者,以加半夏汤取汗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