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发汗,若下之,而烦热、胸中窒者,栀子豉汤主之。
伤寒五六日,大下之后,身热不去,心中结痛者,未欲解也,栀子豉汤主之。
凡用栀子汤,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,不可与之。
阳明病,脉浮而大,咽燥,口苦,腹满而喘,发热,汗出,不恶寒,反恶热,身重。若发汗,则躁,心愦愦,反谵语;若加温针,必怵惕,烦躁,不得眠;若下之,则胃中空虚,客气动膈。心中懊憹,舌上苔①者,栀子豉汤主之。
①此处疑缺字。
阳明病,下之,其外有热,手足温,不结胸,心中懊憹,饥不能食,但头汗出者,栀子豉汤主之。
下利后,更烦,按之心下濡者,为虚烦也,宜栀子豉汤。
栀子十四枚(擘)、香豉四合(绵裹)重量换算 >>
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栀子得二升半,内豉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为二服。
温进一服,得吐者,止后服。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①此处疑缺字。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