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某,女,48岁,1979年6月初诊。去年深秋,劳动后在小河中洗澡,受凉后引起全身发黄浮肿,为凹陷性,四肢无力,两小腿发凉怕冷,上身出汗,下身不出汗,汗发黄,内衣汗浸后呈淡黄色,腰部经常串痛,烦躁,下午低烧,小便不利。检查:肝脾未触及,心肺听诊无异常,血、尿常规化验正常,黄疸指数4单位。脉沉紧,舌苔薄白。服芪芍桂枝苦酒汤。黄芪30克,桂枝18克,白芍
翁某某,女,23。1974年3月6日,经期一贯推后,大致七、八天,目前月经已来,经色偏淡,每次经来之后,腹部疼痛,目前胃脘也痛。脉缓苔白。辨证:中气虚营卫失调。治宜:温中调和营卫。方药:小建中汤加当归20g,二付。1974年3月9日,腹痛、胃痛均愈。原方二付。因病久嘱多服。该病人每次月经推后,推后应该是血海有寒,提
陈××,女,65岁。成都市某公司职工家属。【病史】平素身体尚好,未患过大病。1963年10月间,正从事家务劳动,忽觉头似重物压顶,旋即昏仆,不省人事。急邀某中医来诊,用温针刺百会穴,约十五分钟,苏醒。左侧上下肢已偏瘫,口歪斜,流清泫涎不止,成都××中医院诊为:“中风”。××医院确诊为:“脑血管意外”。其后,由中医诊治,病未发展。每年秋冬开始卧床,直到
梁某某,女,33,江油县人。1972年9月27日,本月中旬因阴道大出血,当地县医院打止血针不效,继服云南白药二瓶无效。遵医嘱来蓉就医。先赴某医院检查,诊断为子宫头炎,医治无效。目前仍出血不止,小腹急结,腰胀纳差,溲清白,面色憔悴,精神萎靡,而消瘦,语言低沉。诣知:病因始于同年六月,在当地施行人工流产术后,阴道经常出血淋漓不断,小腹急结,腰胀痛。七月自
康某,男,39岁。2008年7月12日初诊。脾素虚寒,食生冷、或油腻稍多即泻。一周前空调室内着凉,随即发热、头晕、泄泻。服藿香正气水、庆大霉素热退泻止。昨又泻,水便如注,日四五行,便前肠鸣、腹痛,微后重。饮食尚可,口苦,口不渴,不恶心,不嗳腐。望其面色淡黄不华,形体消瘦,舌淡红,苔薄白。诊得脉来弦细,腹软无压痛。脾阳素虚,寒自内生,即使外无寒湿之袭,
李某,女,26岁,农民。产后六七日,下利腹胀,大便带脓性粘液。前医用白头翁汤加阿胶甘草治之,本为正治。但服药半月,虽利止,而后出现全身性水肿,不能食,小便不利,口渴而饮不多,卧床不起,病势严重。家人惊叹,谓月后伤寒,必有一险。旋即邀余诊治。病者自述:“解溲时下身上收难受”。证见全身浮肿,腹部胀大,颜面㿠白,口唇淡暗,舌质胖嫩,苔薄淡白,脉象沉细而微。
吴某某,女,35岁,1987年12月2日入院。六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的强烈饥饿感,伴周身出汗、心慌、四肢颤抖,进食后症状即消失。初每日发作3~5次,后日渐加重,食毕即饥饿,需不断进食。三个月内体重由52公斤增加至87公斤,腹围由78厘米增加至126厘米。全身无力,行走困难。无烦渴多饮,血压、脉搏、体温、呼吸均正常。作B型超声、脑CT、脑血流图、24小时
韩某,女,63岁。咳嗽四月,初由感冒而起,某医院点滴先锋霉素、阿奇霉素一周,发热退,咳不止。早上咳甚,呈呛咳状,痰白黏稠,咳之不爽。口苦咽干,思饮思冷,神疲乏力,胃纳一般,小便利,大便日一行。望其面色微红,目下浮肿,舌红无苔,少津。诊其脉,沉细略数。触其腹,无压痛,胫踝压之成凹。X线检查,心膈肺未见异常。血糖4.3mmol/L。脉证观之,此热邪未净,
吴某某,女,48,成都市五七艺校。1975年3月19日,双手麻而且胀月余,血沉35毫米,脉浮大无力苔白。辨证:血痹虚痨。治宜:调和营卫,祛风散邪。方药:黄芪15g,桂枝15g,白芍10g,大枣10g,生姜20g,二付。1975年3月28日,右手痊愈,左手仍麻胀,原方加当归10g,二付。[分析]患者脉浮大无力,浮者为阳
赖某,男,27岁,农民,1984年4月11日初诊。患者于今晨醒后突感双下肢无力,不能站立与步履,即由家人背来就诊。诊见双下肢欠温,不能随意运动。自感腰部重着,并有胸脘痞闷,纳呆,大便素溏。舌质淡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沉迟。辨证为脾阳虚衰,复感寒湿之痿症。治拟温中散寒,健脾利湿。投肾着汤加味:甘草9克,干姜12克,茯苓12克,白术12克,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