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自利,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理中、四逆辈①。”
①“理中、四逆辈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四逆辈”。
成无己曰:「自利而渴者,属少阴,为寒在下焦。自利不渴者属太阴,为寒在中焦,与四逆等汤以温其脏。」
魏念庭曰:「以其人脾脏之阳平素不足,寒湿凝滞,则斡运之令不行,所以胃肠水谷不分而下泄益甚。『自利』二字,乃未经误下、误汗、吐而成者,故知其脏本有寒也。」
陆九芝曰:「三阴皆有自利,自利不皆属寒,少厥之自利多口渴,太阴之自利则不渴,不可见太阴之独有寒邪。其曰手足自温者,正谓其一身无热而但有手足之尚温,故即未成厥逆,亦有取乎四逆之治。」
陈修园曰:「以不渴一证认太阴,是辨寒热利之金针,脾不输津于上,亦有渴证,然却不在太阴提纲之内。」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