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自利,不渴者,属太阴,以其脏有寒故也,当温之,宜服理中、四逆辈①。
①“理中、四逆辈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四逆辈”。
饮水即吐,食谷则利,脉迟而弱者,理中加附子汤主之。
此条湘古本作“饮水即吐,食谷则利,此为胃寒,非霍乱也。脉迟而弱,人参干姜半夏生姜汤主之。”
霍乱,转筋,必先其时已有寒邪留于筋间,伤其荣气,随证而发,脉当濡弱,反见弦急①,厥逆者,理中加附子汤主之。
此条湘古本作“霍乱,转筋,必先其时风湿邪注于筋,脉当濡弱,时一弦急,宜桂枝茯苓细辛白术防己汤主之。” ①“反见弦急”:湘古本与白云阁本作“时一弦急”。
人参三两、白术三两、甘草三两(炙)①、干姜三两、附子一枚重量换算 >>
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①“炙”:理中汤在书中出现多次,有时无“炙”字,有时又有。
辨太阴病脉证并治
①“理中、四逆辈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四逆辈”。
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
此条湘古本作“饮水即吐,食谷则利,此为胃寒,非霍乱也。脉迟而弱,人参干姜半夏生姜汤主之。”
此条湘古本作“霍乱,转筋,必先其时风湿邪注于筋,脉当濡弱,时一弦急,宜桂枝茯苓细辛白术防己汤主之。” ①“反见弦急”:湘古本与白云阁本作“时一弦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