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加龙骨牡蛎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柴胡四两、半夏二合半、黄芩一两半、人参一两半、桂枝一两半、茯苓一两半、生姜一两半、大枣六枚(擘)、大黄二两、龙骨一两半、牡蛎一两半①、铅丹一两半②重量换算 >>

上十二味,以水八升,煮取四升,内大黄,切如棋子,更煮一二沸,去滓,温服一升。日三服,夜一服。

①此处宋本与湘古本有“熬”。②此处湘古本有“师自注云:即铅化为丹,可不用”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  • 伤寒八九日,下之,胸满、烦、惊、小便不利、谵语,一身尽重、不可转侧,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秦皇士曰:「下后变证,仲景立小柴胡汤,加桂枝治身重,加大黄治谵语,加龙骨、牡蛎敛神收摄,制使大黄清里热而不下脱,制柴胡、桂枝散表邪而不外越。以下后危证,外越下脱又所当慎。」

    章虚谷曰:「大黄仅煎二沸,止取其气,随姜、桂、人参行阳之药以泄浮越之邪热,不取其味以通腑也。」

    徐灵胎曰:「此乃正气虚耗,邪已入里,而复外扰三阳,故现证错杂。药亦随证施治,真神化无方者也。此方能治肝胆之惊痰,以之治癫痫必效。」

    《伤寒论识》:「此汤治痫证,夜不得安眠,喜笑不止,或痰喘壅塞,精神不爽者。又加铁砂,治妇女发狂疾,歌唱无时,踰墙上屋,或骂詈不避亲疏,弃衣而走等证。」

    黄竹斋按:少阳篇少阳中风,两耳无所闻,目赤,胸中满而烦者,不可吐下,吐下则悸而惊。伤寒脉弦细,头痛发热者,属少阳,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烦躁。二节误治之坏病,师未出方,此方是可通用。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