硝石矾石散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硝石(熬黄)、矾石(烧) 各等分重量换算 >>

上二味,为散,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匙,日三服。

大便黑,小便黄,是其候也。

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
  • 女劳,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其腹胀如水状,大便溏而黑;胸满①者难治。硝石矾石散主之。
    此条涪古本与宋本列入黄疸病脉证并治,有两条相应:(1)“额上黑,微汗出,手足中热,薄暮即发,膀胱急,小便自利,名曰女劳疸;腹如水状,不治。”(2)“黄家,日晡所发热,而反恶寒,此为女劳得之。膀胱急,少腹满,身尽黄,额上黑,足下热,因作黑疸;其腹胀如水状,大便必黑,时溏,此女劳之病,非水也。腹满者难治。硝石矾石散主之。” ①“胸满”:宋本、白云阁本作“腹满”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《金匮辑义》:「硝石即火硝,时珍辨之详矣。」

    喻嘉言曰:「此治女劳疸之要方也。夫男子血化为精,精动则一身之血俱动,以女劳而倾其精,血必继之。故因女劳而溺血者,其血尚行,犹易治也。因女劳而成疸者,血淤不行,为难治矣。甚者血淤之久,大腹尽满而成血蛊,尤为极重而难治矣。味仲景之文及制方之意,女劳疸非亟去膀胱少腹之淤血,万无生理。在伤寒热淤膀胱之证,其人下血乃愈,血不下者,用抵当汤下之,亦因其血之暂结可峻攻也。此女劳疸蓄积之血,必非朝夕,峻攻无益,但取石药之悍,得以疾趋而下达病所。硝石咸寒走血,可消逐其热淤之血,故以为君。矾石《本草》谓其能除锢热在骨髓,用以清肾及膀胱脏腑之热,并建消淤除浊之功,此方之极妙者也。」

    《衷中参西录》:「矾石,即染黑色所需之皂矾。盖黄疸之证,中法谓由脾中蕴蓄湿热,西法谓由胆汁溢于血中。皂矾能去脾湿热,其色绿而且青,能兼入胆经,藉其酸攻之味以敛胆汁之妄行。此物化学家原可用硫强水化铁而成,是知矿中所产之皂矾亦必多含铁质,尤可藉金铁之余气以镇肝胆之木也。硝石性寒能解脏腑之实热,味咸入血分又善解血分之热,且其性善消,遇火即燃。又多含氧气,人身之血得氧气则赤,又藉硝之消力以消融血中之渣滓,则血之因胆汁而色变者,不难复于正矣。矧此证大便难者甚多,得硝石以软坚开结,湿热可以大便而解。而其咸寒之性,善清水府之热,即兼能使湿热自小便解也。至用大麦粥送服者,取其补助脾胃之土以胜湿,而其甘平之性兼能缓硝矾之猛峻,犹白虎汤中之用粳米也。」

    《千金翼方》:「泻肾散主男女诸虚不足,肾气乏方,即本方不用大麦粥,用粳米粥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