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|大黄黄连泻心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 :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

大黄二两、黄连一两、黄芩一两重量换算 >>

上三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,分温再服。①

①姚梅龄讲实践中效果最好的用法为:先敲碎药材,再倒入沸腾的鲜开水、没过药材一点点,浸泡15~20秒,然后用纱布绞去药渣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
  • 心下痞,按之濡,其脉关上浮大者,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①主之。
    ①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”:湘古本作“大黄黄连泻心汤”,方同桂本。宋本此方无黄芩。
  • 伤寒,大下后,复发汗,心下痞,恶寒者,表未解也,不可攻痞。当先解表,后攻其痞。解表宜桂枝汤,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。
  • 出自《伤寒论》宋本 :大黄黄连泻心汤

    大黄二两、黄连一两重量换算 >>

    上二味,以麻沸汤二升渍之,须臾绞去滓,分温再服。

    原书“臣亿等看详:大黄黄连泻心汤,诸本皆二味,又后附子泻心汤,用大黄、黄连、黄芩、附子,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,后但加附子也,故后云附子泻心汤,本云加附子也。”

    名家注解

    汪苓友曰:「麻沸汤者,熟汤也。汤将熟时,其面沸泡如麻,以故云麻。痞病者,邪热聚于心下,不比结胸之大实大坚,故用沸汤渍绞大黄、连、芩之汁温服,取其气味皆薄,则性缓恋膈,能泄心下痞热之气。此为邪热稍轻之证。」

    徐灵胎曰:「此又法之最奇者,不取煎而取泡,欲其轻扬清淡以涤上焦之邪。」又曰:「凡治下焦之补剂,当多煎以熟为主。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,以生为主。此亦治至高之热邪,故亦用生药。」

    《金匮要略》:「心气不足,吐血、衄血,泻心汤主之。(即本方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。)」

    《宣明方论》:「大黄黄连泻心汤,治伤寒成病痞不已,心腹亦实热烦满,或谵妄而脉沉无他证者(即本方三味各一分,水煎温服)。十枣汤治水痞,此汤治火痞,余四泻心汤治水火交痞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