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姜附子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干姜一两(炮)、附子一枚(炮,破八片)重量换算 >>

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  • 下之后,复发汗,昼日烦躁,不得眠、夜而安静,不呕,不渴,无表证,脉沉而微,身无大热者,干姜附子汤主之。
  • 出自《伤寒论》宋本

    干姜一两 、附子一枚(生用,去皮,破八片)重量换算 >>

    上二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顿服。

    此方湘古本同。

    名家注解

    徐忠可曰:「脉微无大热,是外无邪袭,而更烦躁,非阳虚发躁之渐乎。故以生附、干姜急温其经。彼四逆不用甘草者,彼重在厥,故以甘草先调其中而壮四肢之本。此重在虚阳上泛,寒极发躁,故用直捣之师,而无取扶中为治耳。」

    黄竹斋按:干姜辛温,气味浓厚,散而能守,性善祛湿驱寒,和血通气,得附子则回阳之功宏,而温经之力峻。二味生用,非少阴诚虚寒者不可服也。故仲景以脉沉微,不呕不渴,身无大热,审其烦躁,实因亡阳寒盛而发,非由表及里伏热,重为叮咛也。此方与茯苓四逆汤同治下汗后烦躁,而彼为表证者设也。

    《和剂局方》:「干姜附子汤治暴中风冷,久积痰水,心腹冷痛,霍乱转筋,一切虚寒,并皆治之。」

    《三因方》:「干姜附子汤治中寒,卒然晕倒,或吐逆涎沫,状如暗风,手脚挛搐,口噤,四肢厥冷,或复躁热。」

    《易简方》:「姜附汤治阴证伤寒,大便自利而发热者,尤宜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