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叶石膏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竹叶两把、粳米半升、半夏半升(洗)、石膏一斤、人参三两①、麦门冬一升、甘草二两(炙)重量换算 >>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先煮六味,取六升,去滓,内粳米,煮取米熟汤成,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

①“人参三两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人参二两”。

伤暑病脉证并治第七
  • 伤暑,肺先受之,肺为气府,暑伤元气,寸口脉弱,口渴,汗出,神昏,气短,竹叶石膏汤主之。
  •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
  • 伤寒解后,虚羸少气,气逆欲吐者,竹叶石膏汤主之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张璐玉曰:「此汤即人参白虎去知母,而益半夏、麦冬、竹叶也。病后虚烦少气,为余热未尽,故加麦冬、竹叶于人参、甘草之甘温益气药中,以清热生津。加半夏者,痰饮上逆欲吐故也。」

    徐灵胎曰:「此仲景治伤寒愈后调养之方也。其法专于滋养肺胃之阴气,以复津液。盖伤寒虽六经传遍,而汗吐下三者皆肺胃当之。又《内经》云:『人之伤于寒也,则为病热。』故滋养肺胃,岐黄以至仲景不易之法也。后之庸医则用温热之药峻补脾肾,而千圣相传之精义消亡尽矣。《集验》载此方加生姜,治呕最良。」

    《和剂局方》:「竹叶石膏汤,治伤寒时气,表里俱虚,遍身发热,心胸烦闷,或得汗已解,内无津液,虚羸少气,胸中烦满,气逆欲吐,及诸虚烦热,与伤寒相似,但不恶寒,身不疼,头不痛,脉不紧数,即不可汗下,宜服此药。」

    《总病论》:「竹叶汤治虚烦病,兼治中暍渴、吐逆而脉滑数者。呕者加生姜。」

    《直指方》:「本方治伏暑内外热炽,烦躁大渴。」

    《张氏医通》:「上半日嗽,多属胃中有火,竹叶石膏汤降泄之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