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连汤

出自《伤寒杂病论》桂林古本

黄连三两、甘草三两(炙)、干姜三两、桂枝三两、人参二两、半夏半升(洗)、大枣十二枚(擘)重量换算 >>

上七味,以水一斗,煮取六升,去滓,温服一升,日三服,夜三服。

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
  • 伤寒,胸中有热,胃中有邪气,腹中痛,欲呕者,黄连汤主之。
    涪古本辨呕吐下利病脉证篇“干呕,下利,腹中痛者,黄连汤主之。”或为旧稿。
  • 名家注解

    柯韵伯曰:「此亦柴胡加减法也。表无热,腹中痛,故不用柴、芩。君黄连以泻胸中积热,姜、桂以驱胃中寒邪,佐甘、枣以缓腹痛,半夏除呕,人参补虚,虽无寒热往来于外,而有寒热相持于中,仍不离少阳之治法耳。此与泻心汤大同,而不名泻心者,以胸中素有之热,而非寒热相结于心下也。看其君臣更换处,大有分寸。」

    徐忠可曰:「黄连合半夏清热而降逆,干姜同桂枝温胃而散寒,参、枣、甘草为维持调护之主。」

    费晋卿曰:「变姜连泻心之法而为升降阴阳之法,寒热并用,补散兼行,和法之最佳者。」

    《张氏医通》:「黄连汤治胃中寒热不和,心下痞满。」

    《保赤全书》:「黄连汤治痘疮热毒在胃中以致腹痛甚则欲呕吐。」

    《类聚方广义》:「黄连汤治霍乱,疝瘕攻心腹痛,发热上逆,心悸,欲呕吐,及妇人血气痛,呕而心烦,发热头痛者。」

    公众号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
    公众号二维码

   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