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五岁的壮健青年江某某,平素身体极强健,骨骼粗大,肌肉结实,一望而知为标准的强壮体质。1963年3月10日,忽觉腹痛而膨满,自觉下腹部充满瓦斯,饱满疼痛如绞。于是就近延某西医注射二日无少差。第二日更兼腹鸣、肠管蠕动、温温欲吐,大小便则正常。第三日症状愈剧,疼痛不堪而呕吐,大量吐水不止,乃约为诊治,为3月13日。症状如上述。自觉口内冷淡而不渴
黄某某,男,38岁。1989年11月2日诊。患者遗精5年,屡治不愈。2月来视力逐渐下降,昨起两眼失明,仅呈见光感,来延余治。时见除上证外,察其两眼外形正常,伴见面色不华,形体瘦弱,头发稀疏干枯,汗出怕风,小腹拘急,腰酸阴冷,头晕耳鸣。舌淡少苔,脉迟弦大,按之无力。此乃阴阳两虚,固摄失职,精气衰弱,不能上营。治宜益阴固阳,扶阳摄阴。投桂枝龙骨牡
一程姓病人,证见高热口渴,谵语不眠,小便短赤,脉浮洪大。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,不但症状无减,口渴反而增剧。我素遵家训(家父酬胃: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,但用之不当,祸亦不浅。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,就要退让高明,万勿固执己见,贻误病人。先祖有“伤寒不过三”遗训),因此向病家告辞,请其改延他医。可是病家苦苦挽留,诚恳之情,又使我难以推却。正踌躇间,恰病者邻居
“我治愈了一个七岁男孩的梦游症。”原来夏成锡问我是有的放矢,并非蹈空之言。他眼睛发亮对着我说,“患儿是我外甥的儿子,三个月前发病,每天晚上一睡下来不久就从床上爬起来,也不穿衣服,也不穿鞋子就在房间里乱走。第二天问他夜晚的情况,他一点也不知道。看过几个医院的医师,都说是梦游症,要家人在他发作时叫醒他就可以治愈。但是这个办法没有效果,依然每天晚上如此发作。这个患
吴某某,男,42,染厂。1975年1月27日,腰痛数月,诸治无效,脉浮大无力,舌淡苔白。辨证:虚劳腰痛。治宜:补中扶阳。方药:黄芪建中汤二付。1975年1月29日,好多半,原方二付。
张某,男,川北人,年二十二岁,在四川省会理县北街参将衙署充当军士。1921年3月,值瘟疫流行,被染者多,其亦被传染而发病。高热已十日,延余往诊,刚到该处,见另一军士掺扶病者出门外小解,小便清长如水,旋即目珠上视,其势欲脱。速诊其脉,沉数而细,唇焦口燥,苔黄黑而起刺,以手试之,则口气蒸手,仓卒之时,药石不济,恐阴液脱绝,急以冷水灌之,连喂二碗,目珠始返回如常,
苏某,女,40岁,干部。少腹剧痛一日,曾在某医院就诊。经检查,少腹压痛、反跳痛阳性,化验白细胞18×10°/L,B超:子宫前位,60mm×40mm大小,宫体回声均匀,子宫右后方见25×23mm囊性暗区,左下腹有55mm×37mm非均质性包块,盆腔积液50mm。诊断为急性盆腔炎、腹膜炎。住院七天,白细胞降为10×10°/L,腹仍痛,B超、包块缩小甚微,大夫欲作
罗某某,女,54岁,1964年7月12日初诊。右侧面颊阵发性剧痛已3周,经某医院诊断为“三叉神经痛”。近来发作次数更加频繁,每因吞咽或说话而引起剧痛,痛时闭目流泪,翘嘴咬牙,历10余秒钟可得暂停,旋止旋作,日渐精神萎靡,头晕目眩,食饮皆废,脉象缓大,舌上无苔,中见裂纹。投以养血祛风方(四物汤加细辛、钩藤、姜虫等)2剂乏效,乃改用芍药甘草汤。处
戴某,女,30岁,1975年10月20日诊。病恶寒发热无汗,卧床2日。询病史一年来常吐痰涎,咳引胸痛,且闭经一年。病者前额肌肤灼热而躯体覆以棉被,脉紧而滑。余以为当务之急,乃解表散寒,温肺化饮为大法,投以小青龙汤:麻黄、桂枝、半夏、干姜、白芍、五味子各10克,细辛4.5克,甘草5克。1剂。次日到病人家中,迎见病妇在厅堂打扫,与卧床就诊
向某某,女,48岁,干部,1980年8月8日就诊。喘咳气短已半年,服中西平喘止咳药未效。咽部发干,活动后加剧,少腹满痛,心烦易怒,小便通利,少腹有压痛。苔黄白,脉沉滑。服抵当汤,剂量同上。服前3剂时,大便稀,色黑,每日三四次。又服6剂,大便日二次色黄。共9剂,诸症状消失。疗后两年无复发。(《经验方》1987)按语:咳嗽气喘服止咳平
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