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 · 桂林古本 · 增订版

辨胸痹病脉证并治

师曰:夫脉当取太过不及,阳微阴弦,即胸痹而痛;所以然者,责其极虚也。今阳虚①,知在上焦;胸痹而痛者②,以其阴弦故也。
①“阳虚”:涪古本作“阳微”。②“胸痹而痛者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所以胸痹心痛者”。
平人无寒热,胸痹,短气不足以息者,实也。
胸痹,喘息,咳,唾,胸背痛①,寸脉沉迟,关上小紧数者,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。
①此处涪古本与宋本有“短气”。
胸痹,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,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。
胸痹,心中痞,留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者,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①主之;桂枝人参汤亦主之。
①“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枳实薤白桂枝汤”,方同。
胸痹,胸中气塞或短气者,此胸中有水气也,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;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。
胸痹,时缓时急者,薏苡附子散主之。
胸痹,心中悬痛者,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。
此条涪古本与宋本作“心中痞,诸逆,心悬痛,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。”
胸痹,胸痛彻背、背痛彻胸①者,乌头赤石脂丸主之。
①“胸痛彻背、背痛彻胸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心痛彻背、背痛彻心”。
胸痹①,其人常欲蹈其胸上,先未苦时,但欲饮热者,旋覆花汤主之。
①“胸痹”:宋本作“肝着”。
胸痹,心下悸者,责其有痰也,半夏麻黄丸主之。
胸痹,心下痛,或有恶血积冷者,九痛丸主之。
此条白云阁本缺;会通本依涪古本与宋本增补一条作“九种心痛,九痛丸主之。兼治卒中恶,腹胀痛,口不能言,又治连年积冷,流注,心胸间,并冷冲上气,亦治落马、坠车、淤血等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