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
病人当汗出,不出,内结,亦为瘀血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师曰:病人面无色,无寒热,脉沉弦者,必衄血;脉浮而弱,按之则绝者,必下血;烦而咳者,必吐血。
此条涪古本作“病人面无血色,无寒热,脉浮弦者,衄;脉沉弱,手按之绝者,下血;烦咳者,必吐血。” 宋本作“病人面无色,无寒热,脉沉弦者,衄;浮弱,手按之绝者,下血;烦咳者,必吐血。”
此条涪古本作“病人面无血色,无寒热,脉浮弦者,衄;脉沉弱,手按之绝者,下血;烦咳者,必吐血。” 宋本作“病人面无色,无寒热,脉沉弦者,衄;浮弱,手按之绝者,下血;烦咳者,必吐血。”
问曰:寸口脉微浮而涩①,法当亡血,若汗出,设不汗出者云何?师曰:若身有疮,被刀斧所伤,亡血故也,此名金疮。无脓者,王不留行散主之;有脓者,排脓散主之,排脓汤亦主之。
①“脉微浮而涩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脉浮微而涩”。
①“脉微浮而涩”:涪古本与宋本作“脉浮微而涩”。
诸脉浮数,法当发热,而反①洒淅恶寒,若有痛处,当发其痈。
①“反”:疑多此字,平脉法云“寸口脉浮而数,浮为风,数为热;风为虚,虚为寒。风虚相搏,则洒淅恶寒也。”又云“诸脉浮数,当发热而洒淅恶寒。若有痛处,饮食如常者,蓄积有脓也。”故当无“反”字。
①“反”:疑多此字,平脉法云“寸口脉浮而数,浮为风,数为热;风为虚,虚为寒。风虚相搏,则洒淅恶寒也。”又云“诸脉浮数,当发热而洒淅恶寒。若有痛处,饮食如常者,蓄积有脓也。”故当无“反”字。
脉浮而数,身体无热,其形嘿嘿,胸中微燥,不知痛之所在,此人当发痈肿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