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
趺阳脉微而弦,法当腹满;若不满者,必大便难、两胠①疼痛。此为虚寒,当温之,宜吴茱萸汤。
此条宋本作“趺阳脉微弦,法当腹满;不满者,必便难、两胠疼痛。此虚寒从下上也,当以温药服之。”(涪古本“胠”作“胁”,“从”作“欲”)①“胠”: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:“胠,腋下也”。《广雅》:“胠,胁也”。
此条宋本作“趺阳脉微弦,法当腹满;不满者,必便难、两胠疼痛。此虚寒从下上也,当以温药服之。”(涪古本“胠”作“胁”,“从”作“欲”)①“胠”: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:“胠,腋下也”。《广雅》:“胠,胁也”。
问曰:阳明宿食何以别之?师曰:寸口脉浮而大①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②,故知其有宿食也,大承气汤主之。
①“脉浮而大”:涪古本、宋本、白云阁本同桂本;湘古本作“脉滑而大”。②“微而涩”:涪古本、湘古本作“大而涩”;宋本、白云阁本同桂本。结合前句,或应以“大而涩”为正。
①“脉浮而大”:涪古本、宋本、白云阁本同桂本;湘古本作“脉滑而大”。②“微而涩”:涪古本、湘古本作“大而涩”;宋本、白云阁本同桂本。结合前句,或应以“大而涩”为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