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下利,不可发汗,汗出必胀满。
此条依宋本与湘古本补。
此条依宋本与湘古本补。
太阳病,先下而不愈,因复发汗,以此表里俱虚,其人因致冒。冒家,汗自出愈①;所以然者,表和故也②。里未和,然后复下之。
①“汗自出愈”:涪古本作“当汗出自愈”,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汗出自愈”。②“表和故也”:涪古本、宋本、湘古本作“汗出表和故也”。
①“汗自出愈”:涪古本作“当汗出自愈”,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汗出自愈”。②“表和故也”:涪古本、宋本、湘古本作“汗出表和故也”。
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食饮,心烦、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,或不渴、身有微热,而咳者①,小柴胡汤主之。
①“而咳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或咳者”。据小柴胡汤加减法,“若不渴、外有微热者”与“若咳者”并列,故似应以“或咳者”为正。
①“而咳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或咳者”。据小柴胡汤加减法,“若不渴、外有微热者”与“若咳者”并列,故似应以“或咳者”为正。
太阳病①六七日,脉迟浮弱,恶风、寒,手足温,医二三下之,不能食,胁下满痛,面目及身黄,颈项强,小便难者,与柴胡汤,后必下重。本渴而饮水呕者②,柴胡③不中与也,食谷者哕。
①“太阳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得病”。②“本渴而饮水呕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本渴饮水而呕者”。③“柴胡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柴胡汤”。
①“太阳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得病”。②“本渴而饮水呕者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本渴饮水而呕者”。③“柴胡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柴胡汤”。
伤寒十三日,过经,谵语者,以有热也,当以汤下之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当硬,而反下利,脉调和者①,知医以丸药下之,非其治也。若自下利者,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,此为内实也,调胃承气汤主之。
①“脉调和者”:依涪古本、宋本、湘古本补。结合下句“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”知应有此句。
①“脉调和者”:依涪古本、宋本、湘古本补。结合下句“脉当微厥,今反和者”知应有此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