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
太阳病,桂枝证,医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脉促者,热未解①也;喘而汗出者,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②主之。
①“热未解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表未解”。②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葛根黄芩黄连汤”,方同。
①“热未解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表未解”。②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葛根黄芩黄连汤”,方同。
二阳并病,太阳初得病时,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,续自微汗出,不恶寒。若太阳病证不罢者,不可下,下之为逆;如此可小发其汗。设面色缘缘正赤者,阳气怫郁在表也,当解之薰之。若发汗不彻,彻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之。不汗,则其人烦躁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更发汗则愈。若其人短气但坐者,以汗出不彻故也。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知之也。①
①“若发汗不彻...以脉涩故知之也”:湘古本作“若发汗不彻,彻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。当汗不汗,其人躁烦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,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知也。”宋本“彻不足言”作“不足言”,其余与湘古本同。
①“若发汗不彻...以脉涩故知之也”:湘古本作“若发汗不彻,彻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。当汗不汗,其人躁烦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,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彻?以脉涩故知也。”宋本“彻不足言”作“不足言”,其余与湘古本同。
脉浮紧①者,法当汗出而解。若②身重、心悸者,不可发汗,须自汗出乃愈。所以然者,尺中脉微,此里虚也;须里实③,津液自和,便自汗出愈。
①“脉浮紧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脉浮数”。②宋本与湘古本此处有“下之”。③“须里实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须表里实”。
①“脉浮紧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脉浮数”。②宋本与湘古本此处有“下之”。③“须里实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须表里实”。
脉浮紧者,法当身疼痛,宜以汗解之。假令尺中迟者,不可发汗。所以然者,以荣气不足,血弱故也①。
①“所以然者,以荣气不足,血弱故也”:涪古本作“何以知然?此为荣气不足,血气微少故也”;宋本与湘古本作“何以知然?以荣气不足,血少故也。”
①“所以然者,以荣气不足,血弱故也”:涪古本作“何以知然?此为荣气不足,血气微少故也”;宋本与湘古本作“何以知然?以荣气不足,血少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