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 · 桂林古本 · 增订版

辨厥阴病脉证并治

下利,脉数而渴者,令自愈;设不差,必圊①脓血,以有热故也。
①“圊”:原作“清”,参照前文订正。
下利后,脉绝,手足厥冷,晬时脉还,手足温者,生;脉不还者,死。
伤寒,下利日十余行,脉反实者,死。
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汗出而厥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
热利,下重者,白头翁汤主之。
下利,其人虚极者,白头翁加阿胶甘草汤主之。
下利,腹胀满、身体疼痛者,先温其里,乃攻其表。温里宜四逆汤,攻表宜桂枝汤
下利,欲饮水者,以有热故也,白头翁汤主之。
下利,谵语者,有燥屎也,宜小承气汤
下利,脉反滑者,当有所去,下乃愈,宜大承气汤
此条依涪古本、宋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下利,三部脉皆平,按之心下坚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
此条依涪古本、宋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下利后,更烦,按之心下濡者,为虚烦也,宜栀子豉汤
下利后,心中坚痛,脉但迟者,此为寒,当温之;脉复沉紧者,痛虽甚,不可下之;若脉大浮弦,下之已。
此条依涪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下利已差,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,以病不尽故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
此条依涪古本、宋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此条宋本排入呕吐哕下利病篇,当属杂病。
下利,腹痛,若胸痛者,紫参汤主之。
此条涪古本作“下利,胸刺痛,当治其肺,紫参汤主之。”
气利,诃黎勒散主之。
此条涪古本作“气利,诃黎勒散主之;若日久不差,宜长服诃黎勒丸。”
呕家有痈脓者,不可治呕,脓尽自愈。
呕而胸满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干呕,吐涎沫,头痛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呕而发热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