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杂病论 · 桂林古本 · 增订版

辨少阴病脉证并治

少阴病始得之,反发热,脉沉者,麻黄附子细辛汤①主之。
①“麻黄附子细辛汤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麻黄细辛附子汤”,方同。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,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。以二三日无里证,故微发汗也。
少阴病,得之二三日以上,心中烦,不得卧者,黄连阿胶汤主之。
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
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
少阴病,脉浮而弱,弱则血不足,浮则为风,风血相搏,则疼痛如掣,宜桂枝汤加当归主之。
此条从会通本,依湘古本补。此条可与下一条文互参。桂本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有相似条文“少阴脉浮而弱,弱则血不足,浮则为风,风血相搏,即疼痛如掣。” 或为易稿所致。
少阴病,脉微而弱,身痛如掣者,此荣卫不和故也,当归四逆汤主之。
少阴病,下利,便脓血者,桃花汤主之。
少阴病,二三日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,便脓血者,桃花汤主之。
少阴病,下利,便脓血者,可刺足阳明。
少阴病,吐、利,手足逆冷,烦躁欲死者,吴茱萸汤主之。
少阴病,下利,咽痛①,胸满,心烦者,猪肤汤主之。
①“咽痛”:湘古本作“咽中干痛”。
少阴病,二三日,咽中痛①者,可与甘草汤;不差,与桔梗汤
①“咽中痛”:湘古本作“咽中肿痛”。
少阴病,咽中伤,生疮,痛引喉旁,不能语言、声不出者,苦酒汤主之。
少阴病,咽中痛,脉反浮者,半夏散及汤主之。
此条湘古本作“少阴病,咽中痛,痰饮气逆,半夏散及汤主之。”
凡少阴病,有咽痛者,脉必虚数而细。
此条依湘古本补,会通本未收录。
少阴病,下利,白通汤主之。
少阴病,下利,脉微者,与白通汤;利不止,厥逆,无脉,干呕、烦者,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。服汤后,脉暴出者死,微续者生。
少阴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,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为有水气,其人或咳,或小便不利①,或下利,或呕者,真武汤主之。
①“或小便不利”:涪古本同桂本;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或小便利”。
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,身反不恶寒,其人面色赤,或腹痛,或干呕,或咽痛,或利止、脉不出者,通脉四逆汤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