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
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项强痛,或眩冒,时如结胸、心下痞硬者,当刺大椎第一间、肺俞、肝俞,慎不可发汗,发汗则谵语、脉弦大;五日谵语不止,当刺期门。
此条涪古本作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痛,或眩冒,如结胸、心下痞而坚,当刺肺俞、肝俞、大椎第一间,慎不可发汗,发汗即谵语,谵语则脉弦;五日谵语不止者,当刺期门。”可帮助断句。
此条涪古本作“太阳与少阳并病,头痛,或眩冒,如结胸、心下痞而坚,当刺肺俞、肝俞、大椎第一间,慎不可发汗,发汗即谵语,谵语则脉弦;五日谵语不止者,当刺期门。”可帮助断句。
妇人中风,发热,恶风①,经水适来,得之七八日,热除而脉迟身凉,胸胁下满,如结胸状,谵语者,此为热入血室也,当刺期门,随其实而泄之②。
①“恶风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恶寒”。②“泄之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取之”。
①“恶风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恶寒”。②“泄之”:宋本与湘古本作“取之”。
发汗多,亡阳,谵语者,不可下。与柴胡桂枝汤,和其荣卫,以通津液,后自愈。
此条从会通本补。会通本注“此节见《伤寒论》辨发汗后病篇,《脉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皆载其文,知为本论脱简,今附列此。” 涪古本中此条与上条合为一段,并作“发汗多,亡阳,狂语者,不可下。以为可与柴胡桂枝汤,和其荣卫,以通津液,后自愈。”
此条从会通本补。会通本注“此节见《伤寒论》辨发汗后病篇,《脉经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皆载其文,知为本论脱简,今附列此。” 涪古本中此条与上条合为一段,并作“发汗多,亡阳,狂语者,不可下。以为可与柴胡桂枝汤,和其荣卫,以通津液,后自愈。”
伤寒五六日,头汗出,微恶寒,手足冷,心下满,口不欲食,大便硬,脉细者,此为阳微结,必有表复有里也;脉沉者,亦在里也。汗出为阳微,假令纯阴结,不得复有外证、悉入在里,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。脉虽沉细,不得为少阴病,所以然者,阴不得有汗,今头汗出,故知非少阴也。可与小柴胡汤。设不了了者,得屎而解。